2025年上海徐汇区“全国科普月”活动近日启动,一系列活动依托徐汇区丰富的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和大园集聚优势,通过“科技展示+人文体验+互动实践”立体模式,向市民全景呈现徐汇作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创新特色。
为推动科普资源全域覆盖,徐汇区以“科技探索”“悦享健康”“绿动未来”“匠心传承”四大主题为脉络,策划了60余场重点科普活动。启动仪式上,来自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青少年教育和科普基地等各个机构的科技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发布了“60+汇科普行动”。此次行动涵盖了前沿科技体验、健康知识讲堂、绿色生活实践、传统工艺研学等多元化内容,还通过“线上+线下”并行模式,让科普活动突破时空限制,让科学成为全民触手可及的智慧力量。
2025年徐汇区“全国科普月”活动近日启动。
今年正值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70周年,原创科普剧《筑梦星空——钱学森的人生选择》荣获上海市科协“科技工作者风采”展演作品征集最佳作品。启动仪式上,这部获奖作品的精选片段《破壁者的越洋归航》通过青少年学生的生动演绎,以“科普+戏剧+音乐”创新融合形式,生动还原了钱学森冲破重重阻碍归国、毕生投身祖国航天事业的历程,让科普传播更具艺术感染力,让“矢志报国、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朱为宏为观众带来了科普微讲座《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自身研究领域解读前沿科技,将复杂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贴近生活的科普内容,希望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也体现了院士投身科普的责任担当。
青少年学生演绎钱学森的人生选择。
近年来,徐汇区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需求,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加快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今年,华东理工大学入选了2025年度第一批次院士工作站名单。目前,徐汇区已建成3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这些平台作为区域科创发展的引擎,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启动仪式后,第二季“共创美好生活”科普集市火热开启,多家科普场馆、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为市民带来了科普体验活动: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展示了最新AI应用,让市民亲手操控机械臂、机器狗等设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医院围绕骨科常见问题、甲状腺肿瘤防治等开展健康科普咨询和现场触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专家带来了康养科普咨询和中药香囊制作活动,传承传统中医药智慧;上海科技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公安博物馆、复旦大学病原生物科学馆分别带领市民走进“3D打印创客课堂”、体验神奇的“无字天书”、参与“模拟酒驾试验”、见识酸奶里的“10亿居民”,让科学“活”起来;上海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上海东方地质科普馆将自然体验带到了活动现场,与市民一起制作押花书签、走近昆虫世界、测试矿物硬度,以微观自然为窗口,解锁科学奥秘。
市民在科普集市上观看机器狗的表演。
徐汇区委常委、副区长郑长林表示配资怎么开户,随着更多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徐汇区在持续发挥“全国科普示范区”引领示范作用的同时,将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推动区域科普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宏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