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上海外贸迎来“开门红”。据上海海关统计,7月份,上海市进出口3972.4亿元,同比增长9.5%,当月增速比全国高2.8个百分点。其中,7月上海市出口1706.8亿元,规模创今年单月最高,同比增长8.5%,今年以来单月出口均实现正增长。
在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上海外贸出口为何韧性十足?提升出口商品“含新量”、转向全球新兴市场等新举措,正成为增强经济韧性的重要路径。
制图:张继
竞“智”逐“新”把握风口
竞“智”逐“新”是上海外贸结构持续优化的写照,反映在数据上,7月份,上海出口机电产品1124.5亿元,增长5.2%,其中,工业机器人、高端机床出口分别增长103.5%、63.4%;锂电池出口42.8亿元,增长75.7%,附加值较高的储能电池出口比重显著提升。前7个月,上海出口机电产品7253.9亿元,增长3.9%,工业机器人、高端机床、锂电池出口分别增长17%、35.9%、1.3%。
2025年被称为智能眼镜的破局之年。年初,“AR眼镜五小龙”之一的XREAL公司宣布将总部落地上海,进一步提升硬科技产品出海的“含新量”。根据IDC的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AR/VR市场报告,XREAL再度登顶全球AR市场第一,连续4年稳居消费级AR眼镜销量冠军。
“截至6月30日,公司累计出货量已突破70万台。”XREAL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品牌出货量增长表现为“全球化多点同步领跑”的特点,在北美市场,XREAL的市占率达43.9%,新一代旗舰产品在Meta、苹果的腹地打开突破口;欧洲市场的市占率为39.4%,同样位列第一;在亚洲,日韩市场也稳居第一,牢牢握住新风口。
随着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步伐加快,近年来,锂电池的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带动出口额持续攀升。日前,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申报出口272件锂离子电池组,顺利发往海外。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出口物流经理张俊表示,得益于上海海关对出口锂电池包装检验流程的优化,相关高新产品的出口效率大大提升,“今年以来,公司锂电池整包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50余倍”。
“新三样”中的电动载人汽车也在出口领域持续领跑。上海美寰贸易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整车进出口业务,目前,相关产品已出口到欧洲、美国、日韩等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相关负责人透露,受益于国产新能源出口需求旺盛,今年上半年,美寰贸易进出口额超20亿元,同比增长翻倍。公司还挖掘到汽车零部件出口这一细分领域,上半年同比增速超430%。
加速开拓多元化市场
“多元市场”是上海外贸韧性的另一个关键词。数据显示,7月,上海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达1587.8亿元,同比增长13.8%,占同期全市外贸总值的近四成。与此同时,对东盟、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12.3%、44.3%和55.5%,呈现快速上升态势。
跨境贸易供应商们最能感受到新兴市场的崛起。欧坚集团国际物流事业部中东项目主管赵闻告诉记者,在中沙合作的飞机坞项目中,欧坚集团已完成数个大型基建项目从国内工厂到国外目的地的门到门物流供应链服务,展现出其在沙特阿拉伯及周边地区提供的高效、可靠、定制化物流业务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沙特市场对基建设备与建材、新能源汽车等需求旺盛,我们要提早布局,为中沙市场铺路搭桥。”
这也是上海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企业的目光不再局限于欧美市场,而是进一步转向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
就在前不久,2025年第二届印度尼西亚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拉开上海“百展千企 沪连全球”出海计划的序幕,市商务委带领的上海展团集结超过30家优秀企业集体参展,首次实现低空经济、特种车辆、新能源汽车3个板块协同出海,既展示中国制造的集群优势,也探索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创新模式。
中国创新加持下,展会收获满满。国广顺能公司的新产品N70能源移动仓在海外首发,凭借其离网供电、快速部署及“储能+充电”双模式的核心优势,3天拿到超过50组当地客户留资数据;来自印尼及东盟地区的逾100家专业客商,与上汽、国轩高科、湘俊等15家参展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嘉定汽车基地与印尼卡拉旺产业新城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共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海外配套中心……
国广顺能公司新产品N70能源移动仓海外首发。
未来,新兴市场还有更加广阔的开发空间。记者获悉,今年11月,“中国好品”暨“丝路电商”MCN大会将在沙特吉达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安全杠杆炒股,更多上海企业将瞄准沙特市场对智能生活、礼品食品、美容等领域的消费需求,在多元市场中走得更远。
宏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